Search

《是你的看法 傷害了你自己》

人們常常在受到傷害時勸自己:「他工作很累所以才這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是你的看法 傷害了你自己》

人們常常在受到傷害時勸自己:「他工作很累所以才這樣….」、「她身體不好所以體諒一下…」、「他自己也受了不少苦所以….」。
若企圖以「同理心」來對治受害情結,雖可收到暫時安慰之效,但最終仍然會打回原形的,那盤桓不去的受害情結將再次湧現,甚至鋪天蓋地,它從來沒有真的消失。

原因很簡單,【「同理」是一個向外的動作,但解決心結必須向內,去看到之所以生出煩惱痛苦的真相。】

若以「受害者情結」來說,這與內在匱乏愛有關。新時代提供很多方法來補充這種匱乏 (譬如「愛自己」)。
.
但真正有效的是「止觀」的基礎功夫,當一個人能夠隨時專注於內在(止),隨時覺察到起心動念時(觀),只要受害情結再度升起時,會立刻照見,
【照見就不至於墮入情結而隨著起舞;
而經年累月的照見,便不會當真;
最終,強而有力的照見,「光」就進入了黑暗。】
.
.
這還不是最究竟之處。
其實最終極的真相,並非「受害者情結」,或者「匱乏、忌妒、被遺棄情結...」等各種小我的狀態,而是「緣起性空」的道理。

空性是甚麼?
【空性不不是甚麼都沒有,空性是指「你以為實有的那件事,其實來自於暫時的因緣合和而已。」你不執著於它,它便會隨著因緣散去而消逝。】
譬如,一個人會非難於我,是由眾多主客觀的因素加總衍生的結果,其中還包括累世的因緣。並不是你以為的「他非難於我」之中「他」和「我」這麼簡單的因素而已。

這種道理,唯識學派稱它為「依他起性」、中觀學派稱它為「萬法無自性」。

「依他起性」的意思是,別人非難於我是依著各種(非難以外的)其他因素而發生的。但我們受限於自己累世以來的偏狹經驗,智慧受到這些經驗所障礙,因此在被為難的當時都會認為這一切是因「我」而起,是我不夠好,因而深受傷害。

「萬法無自性」則更精確地指出真理---- 世間一切萬有,並沒有他自己(永恆不變)的(特定)性質。
某一秒的發生,是因為那一秒的因緣聚合,那一秒過去,因緣散去,那一件事也不再存在。
麻煩的是我們會執著,我們執著於自己受害,所以早就過去數十年的事情仍然會穿越時空繼續傷害我們。
.
因此,我們就可以知道,那所謂的「受害」其實根本是個幻覺。
主宰那個人做那件事、說那些話的眾多促成原因,遠超過我們的想像。
我們不用先搞懂別人為何如此,先搞懂自己的心,再透過修心修行而企入「緣起性空」的真相中,就會體驗到「從沒有傷害」的境界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《中觀四百論》第六品 明斷煩惱方便品
「若見緣起理,愚癡則不生。」

所有事情的發生,都由眾多我們猶未可知的原因所促使而成,一旦了解這個道理,那些貪嗔癡慢疑就連生出的機會都沒有了。
這是終極的了悟真相。
.
#附圖來自於《天界聖諭牌卡》繪圖者:明心
執著於眼下的看法,就只能見到芒刺,但在全像之中,這是一朵玫瑰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歡迎來到哈哈佛大學,這裡提供大家一個自在而有深度的園地 (所以名之為 哈.哈佛), 幫助所有從「西方新時代」過度到「東方佛法」的朋友們來探索與學習。
View all posts